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托孤”“传承文脉”郭德纲“凭什么”受人尊敬

2023-04-12 12:11:48   来源:体育风云录    

文|3号探秘人

编辑|3号探秘人

·01.人生如戏亦非戏,离合悲欢皆天意

前些日子,郭德纲突然出现在热搜上。


(资料图片)

引起网友大量讨论,让人们又一次地关注了他。

想要了解这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。

原来是一位刚刚离世的京剧老人。

嘱咐自己的小弟子付强。

让他带着自己遗留的,关于京剧的物品送去给郭德纲。

这一封算是“托孤”的信。

信中老人诉说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,同时也表达了对郭德纲的赞赏。

老人说:他由于年纪大了不会在网上购票。

但是为了能够去听郭德纲的相声,便专门跑到剧场门口买“黄牛票”。

连买了三天票,只为听郭德纲的相声。

花费高达四万块。

后来,为了见到郭德纲,还被骗子骗了。

既买了“黄牛票”,又没有进去看到戏,更不用说见到郭德纲本人了。

虽然外界对郭德纲本人的评价褒贬不一。

但老人有自己的见解。

说看到郭德纲唱戏,就能想到以前的自己。

尽管大家都在说郭德纲唱的不是京剧,是“新派剧”。

但老人觉得灯光,特效,音效,舞美等这些可以让一部戏更加完美。

京剧也需要与时俱进。

这些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
但老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,说郭德纲是戏曲界的恩人 。

此次写信。

一是把自己曾经的作品交付给郭德纲,希望他能将京剧发扬光大。

不至于让这些剧本失传了。

二是对自己的小徒弟不放心。

假如郭德纲认为他还有点天赋,那就给他一个机会。

让他去拼一拼,闯一闯。

如果觉得他资质一般,也希望能给他“碎银”几两,有个出路。

那么问题来了。

他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单单送给一个主业是说相声的郭德纲。

而不送给所谓的那些名角大师。

自然是因为他值得!

由此可以看出,老人心里多认可郭德纲对京剧做出的贡献。

纵观郭德纲这一路,走得不可谓是不辛苦。

·02.璀璨的人生之路往往全是荆棘。

我们现在看到的郭德纲,事业上风生水起,相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演出,场场爆满。

却不知道他这一路走来经受了多少磨难。

1973年郭德纲出生于天津,父亲是一名片警,他从小就在父亲管辖的区域玩耍。

他小时候经常在青年宫玩耍,在那里受到曲艺的耳濡目染。

就是从这里开始,郭德纲开始对曲艺有了认知。

到了1979年,郭德纲开始拜师学艺,他最先接触的是评书,开始了他对曲艺的学习。

没过多久。

他又跟着著名艺术家常宝丰学习相声,学到了很多相声方面的技巧 。

郭德纲在天津曲艺团“任职”的那段时间,是他不愿意回忆起的一段日子。

其实就是一个干杂活的 。

他曾经在节目中讲述那段经历。

在曲艺团里做的都是脏活累活,端水擦桌,扫地洗碗。

每 天披星戴月,早出晚归,坚持了两个月,没有一分钱工钱,穷到了吃不起饭的地步 。

就在那种情况下,他自创了一种吃法:

那就是用极少的水煮挂面,把面煮成糊糊,饿了就蘸酱就着大葱吃。

这样又顶饱,又补充了碳水,最重要的是还便宜。

好几次,他都忍不住哭出来,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。

最终他还是没能待下去,他决定自己出去闯荡,万一能闯出一个名堂呢?

1989年拜杨志刚为师继续学习相声。1995年开始闯荡北京。

然而北京不是那么好闯的。

“ 北漂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,一个人在外地,想要立脚,简直难如登天。

郭德纲曾经三次试图在北京立足。

第一次,郭德纲来到一家说唱团,但是一直没有上台表演过,最终还是回了天津。

第二次,他去到北京一家煤矿文工团,可惜没人愿意收留他。

那时他兜里不到两百块钱。

住最便宜的旅馆,十五块钱一个晚上,但依旧负担不起这高额的花销。

最终又灰溜溜地回到天津。

第三次,郭德纲不再自己单闯。

正好这时,相声大师侯耀文给他递来了橄榄枝。

使郭德纲的事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。

可以说,侯耀文是郭德纲人生里可遇而不可求的贵人 。

在此之前郭德纲一直不受主流相声的欢迎,是侯耀文在他低谷时期,为他正名。

因为侯耀文伸出的援手,给了他极大地支持。

才有了后来郭德纲的成就,也有了相声事业的第二次振兴 。

郭德纲在采访中曾经自嘲般地说:

我本想给他们当狗,但是他们怕我咬人,把我撵了出来。

硬是把我逼成了一条龙。

在德云社创办初期,经常入不敷出,曾经有十几个相声演员给一个人表演的经历。

原因是票卖不出去,相当于那一个人包场了。

“ 一分钱难倒男子汉”说相声的也不例外,人在穷困的时候得自己想办法。

郭德纲开始带着自家徒弟去天桥边发传单。

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挨。

后来主持人大鹏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听了郭德纲说的相声后,非常喜欢。

于是找到郭德纲,询问他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相声录下来,在 《开心茶馆》 中播出。

郭德纲自是乐意的。

这个节目播出不久,郭德纲便收获了一群粉丝。

他也算得上是郭德纲的一个贵人。

使郭德纲进入了主流社会中,成为了整个相声界的先行者。

而郭德纲也抓住了这次机遇。

2005年凤凰卫视相声专场“西征梦”又说得顶好。

这也是郭德纲开始辉煌的一个转折点。

慢慢地互联网时代到来了。

在当时的情况下,相声对剧本的保护是很严格的。

别人都在禁止观众拍照录像,以免传播出去。

而郭德纲不一样,他不会来管这些,甚至还鼓励观众拍照录像 。

老派的相声学家都认为,大家如果在网络上就能看,就不会有人到剧场花钱来听相声。

但郭德纲不这样认为,他觉得相声要想走出去,得先被大众了解,接受。

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很多人通过电视视频,广播电台知道了郭德纲及德云社。

到如今,多少人在开车无聊时,要听德云社的相声。

又有多少人在晚上睡觉前得听着德云社的相声才能入睡。

德云社甚至打造出“亚洲第一传统艺术男子天团”。

德云社也走上了饭圈文化,“德云女孩”随处可见。

德云社真的火了!

郭德纲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。

是他给相声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重新注入了新的动力,使相声又焕发了活力,也让相声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小高潮。

·03.是相声太斗,还是人品低劣。

随着德云社的声名鹊起。

争议也越来越多了。

人们对郭德纲这个人的评论,也开始褒贬不一。

有人说郭德纲路子不正,有人说郭德纲讲的相声太“低俗”。

那是具体从什么时候,才开始被人议论的呢?

又是从什么时候,他开始被人贬低的呢?

当他拖地擦桌的时候肯定没有,当他交不起房租的时候肯定没有。

是在他一点一点闯出自己名堂的时候,是在他带着相声被大众所熟知的时候。
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他不顺眼。

其实在德云社创办初期,也遭受了同行的各种打压。

张文顺先生曾多次为郭德纲打抱不平,并且对他力挺。

即便是在自己在癌症晚期的时候。

也会为了郭德纲仗气直书。

“背后阴人算什么本事,有本事冲我来” 。

当这些各种好的或者不好的言论同时都冲你而来时,也恰恰说明了你有了自己的价值。

许多其他的相声团体也在尝试把相声摆在网上,但人们不愿意去批评那些混得不好的人,因为这样体现不出自己的能力。

这就叫“狗眼看人低” 。

后来张文顺先生去世。

郭德纲让德云社停演七天以示哀悼,甚至将张文顺的遗像供在德云社后台。

得此殊荣的人一共两位,另一位便是侯耀文。

可见郭德纲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,我更愿意把他往好的方面想。

当然郭德纲也不是一个爱吃亏的人,当别人骂他的时候,他也会反击回去。

“骂人”,谁不会呢?

郭德纲在安徽卫视的一档节目中。

被锁在橱窗里当猴给人看了三天,吃喝拉撒睡就地解决,毫无隐私 。

要说以前他有什么不明白的,经此一事,也全都明白了。

用师父侯耀文的一句话说“郭德纲一路坎坷走来,他势必要疾恶如仇” 。

·04.风风雨雨,从落魄走向辉煌。

曾经的郭德纲想过给人当狗,但人家不给机会。

即使他有这么大的能耐,这么多的坚持。

最后也熬不住了,也想当业内名人的门下走狗了。

这是怎样的境遇,怎样的酸楚,怎样的不甘。

最后给逼成龙。

手段都还在其次,这种冲破一切就是对着干的心态,才是他走到今天的关键吧。

也希望他能像他说的那样:穷生“奸”计,富长良心,疾恶如仇,但不记仇 。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